清晨的渤海灣,滿載集裝箱的“中遠海運人馬座”輪緩緩駛出黃渤海分界線。與以往不同,這艘船從進入渤海灣到完成裝卸離港,全程用時較去年同期縮短近10小時。這一變化的背后,是天津港“在渤效率”服務品牌持續升級的生動注腳。
自2024年天津港集團提出“在渤效率”這一概念以來,天津港以效率革新為突破口,從前期測試的10條遠洋干線到20條重點航線,從單個集裝箱碼頭到天津港5家集裝箱碼頭全覆蓋,不僅擦亮了港口服務的金字招牌,更成為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引擎。
從“單點突破”到“全域覆蓋”
2024年,在天津港集裝箱公司、天津港歐亞國際等集裝箱碼頭選取了10條遠洋干線,為6家重點航運企業班輪公司量身定制“在渤效率”提升方案,一年耕耘,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:6000-8000標準箱等級集裝箱船舶平均在渤時長57.4小時,較目標值壓縮10.3%,天津港多條航線作業效率躋身全球首位。
一年磨礪,“在渤效率”迎來新的飛躍。通過三個“全覆蓋”,品牌服務范圍實現跨越式擴展:全港5家集裝箱碼頭全部納入服務體系,新增聯盟國際“雙子星中東線FM1”等重點航線;首次將“海豐外運日本關西線TYS”等3條近洋航線納入服務范圍,實現遠近洋航線無縫銜接;“中遠海南沙線IC10”等海上高速“FAST”內貿航線的加入,讓安通、中谷等內貿航運企業首次共享效率紅利。
“天津港股份有限公司從2024年開始推行在渤效率,在此期間我們共同探討并進行實際測試,在天津港以及屬地海關、邊檢、海事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,天津港‘在渤效率’有了明顯提升,尤其是我們歐洲、美洲等遠洋干線船舶,在渤效率穩居行業第一方陣,我們期待并堅信天津港‘在渤效率’服務品牌必將越做越優、越做越強。”中遠海運天津區域負責人對天津港“在渤效率”服務品牌充滿信心。
用“繡花功夫”織密效率網絡
效率提升的背后,是一套不斷迭代的“全鏈條管控”體系。在天津港集團調度指揮中心,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每條船舶的“在渤時間軸”——從黃渤海分界線進入開始,航行、靠泊、裝卸、離港的每個節點都有明確標準。
這套體系的核心,是“事前-事中-事后”的閉環管理。來港前,調度團隊提前72小時與船代、船公司對接,倒排泊位窗口,將“在渤時長”分解到每小時;事中,優先調配岸橋、集卡等資源,保障重點船舶“到港即靠、靠即作業”;事后,單船分析會成為標配,從危險品箱占比到特種箱位置,每個細節都要復盤。2025年新制定的考核標準更趨精細,遠洋干線用時再壓1-3小時,近洋航線明確航速標準,內貿航線細化自然箱作業效率,真正實現“一船一策”。
信息化手段讓效率提升有了科技支撐。天津港智能調度系統“在渤效率”查詢模塊每月生成100余條數據報表,通過人工智能分析船舶軌跡,精準預測到港時間,準確率達95%。
從“單向服務”到“雙向聚力”
“在渤效率”的深層突破,在于重構了港航關系。2024年以來,天津港多部門聯合走訪中遠海運、馬士基、以星等主要航運企業總部,進一步達成“效率=時間=效益”的共識。與主要航運企業同心協力打造“在渤效率”標準,推動“在渤效率”持續提升,進一步提高班輪準班率,為廣大客戶提供更高品質服務。通過攜手拓展航線網絡布局,豐富港航合作場景、延展港航合作領域,全面提升港航服務能級,實現合作共贏。
口岸單位的協同至關重要。通過VTS聯合值班機制,天津港集團與天津海事局建立航道管控預警,2025年以來因漁船礙航導致的航道管制時長同比下降35%;“卸船直取”“三零舉措”等政策落地,讓通關時間壓縮近四成,形成“港口作業+口岸服務”的效率合力。
從“戰術突破”到“戰略賦能”
“打造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”,“在渤效率”的升級之路,正是生動的創新實踐。對內,內貿航線的納入讓天津港與南沙、廈門等港口“兩港一航”快速通道效率穩定,中遠海南沙線的貨物周轉時間進一步縮短,助力京津冀地區與華南市場的貨物要素流動。對外,多條遠洋干線的高效運轉,使天津港成為“一帶一路”沿線貨物的優選樞紐,今年前5個月,依托“在渤效率”航線外貿出口,天津口岸機電產品出口保持增長態勢,汽車零配件出口額同比增長13.2%。
“天津港‘在渤效率’服務平臺不僅服務了外貿遠洋航線,同時也可以深度賦能內貿點對點運營航線,例如我司三港一航精品航線,今年就實現了很大突破,有幸成為2025年‘在渤效率’重點航線,我們堅信通過天津港‘在渤效率’服務品牌,內貿航線周轉速度將實現新的躍升,同時我們也愿與天津港集團共同攜手共創港航雙贏新局面。”安通控股華北片區負責人充滿期待地說道。
“加強品牌塑造,切實增強天津港雙一流競爭力。”8月14日,“在渤效率”品牌正式發布,也讓這一誕生于渤海灣的效率方案,成為中國港口高質量發展的新標桿。
從渤海灣到全球航線,從“在泊效率”到“在渤效率”,天津港以效率為筆,書寫著新時代的港口答卷,為打造我國北方地區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戰略支點助力賦能。
記者手記:
“效率”是港口發展的生命線。站在渤海灣畔,看巨輪穿梭、橋吊起落,天津港“在渤效率”的升級實踐,正以分鐘級的提速詮釋著新時代港口的競爭力。這不僅是數字的躍升——船舶在港時長壓縮、航線網絡全覆蓋、內外貿協同提效,更是一場從硬件到服務、從單點到生態的系統變革。
“效率”是合作共贏的核心詞。天津港正與船公司、口岸單位打破壁壘,以“一船一策”的精細化管控和智能系統的科技賦能,將效率提升變成了一場多方共贏的“接力賽”。當“在渤效率”成為國際航運市場的“金字招牌”,它已超越單純的時間概念,成為天津港服務全球貿易的有力支撐。
“效率”是服務開放的聲明書。天津港用實踐證明:唯有持續創新、深化協作,才能在全球航運競爭中錨定“中國速度”,為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、綠色港口注入強勁動能,讓“在渤效率”成為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“中國名片”。
在全球化的今天,港口早已不是簡單的貨物集散地,而是連接世界的“神經末梢”、開放合作的“前沿窗口”。天津港“在渤效率”的升級實踐告訴我們,效率的背后是創新,是協作,更是對“更好服務全球貿易”的不懈追求。這或許就是中國港口最動人的“速度密碼”——它不僅跑出了時間的刻度,更跑出了中國開放的力度、合作的溫度與未來的高度。